1引言
1.1研究背景
融资租赁业的产生背景,昭示着其存在的必然性和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融资租赁的方式满足了当时企业家对于资金的渴求。二战之后,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电子、通信、宇航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实现从军事用品的生产转变为民用品、科技产品的生产,原有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的研发运用迫在眉睫,因而普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实现战后生产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新的融资方式——融资租赁便应运而生。依托强大的市场需求,以美国租赁公司为代表的融资租赁行业迅速崛起,为科技的迅速变迁奠定了资金和设备的基础。其次,从功能上讲,融资租赁成为帮助设备生产商提高销量的重要手段。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的销售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企业的成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销售,对于设备使用者而言可以在不影响设备使用的情况下减轻资金压力,租赁期结束后多种设备处置方式为设备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而对于设备生产者而言,在增加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的同时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收益。由于双方都有利可图,融资租赁扮演着促销者的角色,在实业界倍受青睐。50年代后期,一些大型工业制造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从事计算机、飞机、汽车等行业的租赁。依托实体产业的发展,融资租赁行业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
1.2研究对象
融资租赁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各类型的融资租赁公司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以金融租赁公司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开始显现,并初具规模且类型多样。借鉴一般行业战略联盟发展的规律,有必要在现阶段对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战略联盟的概念和融资租赁的特征,本文所指的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为:金融租赁公司与其他企业为实现自己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参与或合作协议方式结成长期的、动态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针对我国融资租赁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融资租赁公司的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形成机理、社会网络中的角色以及模式选择等方面进行探究,重点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战略联盟进行研究,以期对准备和己经进入融资租赁领域的金融机构和融资租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提出具体明确的建设性的建议。当前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不足6%,且借鉴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我国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融资租赁企业都意识到了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就企业层面而言,金融租赁、内资租赁和外资租赁企业注册数量在2011年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这一方面肯定了政府对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随着融资租赁企业注册数量的越来越多,融资租赁行业也将逐步迎来激烈竞争时代。
…….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融资租赁旳文献回顾
国际上对于融资租赁的定义,较为权威的有两种。一个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签署的《国际融资租赁公约》(1988),将融资租赁定义为包含以下特点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一方(出租人)(1)根据另一方(承租人)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应商)订立一项协议(供应协议)。根据此协议,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它设备(设备),并且,(2)与承租人订立一项协议(租赁协议),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二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2011),将融资租赁定义为“实质上将与一项资产的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转移的租赁,该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我国有关融资租赁的定义与国际上的定义大致相当,但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对融资租赁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比较具有典型的定义如下:国家税务总局于1993年12月27日颁发的《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中指出,融资租赁是指具有融资性质和所有权转移特点的设备租赁业务,即: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设备租赁给承租人,合同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承租人有权按残值购入设备,以拥有设备的所有权。
………
2.2战略联盟的文献回顾
战略联盟的雏形出现在日本20世纪中后期的合并浪潮中,日本企业发现可以通过购买技术等方式获得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非得拥有对方企业。这一发现随后在美国的企业界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DEC公司的总裁J• Hopland和管理学家R•Nagel最早提出了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的概念,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随着企业战略联盟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形式的不断演化发展,为了更好地认识和解释战略联盟出现和发展的原因,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战略联盟提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主要观点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绩效是和企业的资源变量相关的,各个厂商的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而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正是因为当资源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交易或并购获得的时候,战略联盟可用来与其他企业共享或交换有价值的资源。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接近其它企业的资源,目的是为了获得难以获得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的价值。因而,具有不同资源特性的企业之间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联盟。因而要使联盟获得成功,对资源的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联盟的主要利益之一是可以获得以前无法获得的资源,还可以通过联盟来合作开发新资源。近几年来,对资源观的进一步延伸产生了补充资源观和社会资本观。前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形成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补充资源,战略联盟通过整合补充资源,具有创造价值的最大的可能性。
………
3 融资租赁战略联盟的案例研究.......... 31
3.1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厂商系).......... 31
3.2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银行系).......... 39
3.3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第三方).......... 46
4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与动因分析.......... 55
4.1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 55
4.2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产生的动因.......... 61
5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效用的博弈分析.......... 71
5.1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合作的效用.......... 71
5.2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分析的博弈模型.......... 82
5.3考虑外部收益的融资租赁合作博弈模型.......... 86
5.4金融租赁联盟合作博弈的结果比较.......... 89
6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网络及其角色分析
自2007年银监会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以来,金融租赁公司的数量和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带来活力。与厂商系和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企业相比,多数金融租赁公司除了利用母公司获取融资、信用等优势,还与银行、厂商、承租方、保险公司、政府等诸多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关系,以此获取资金、租赁物、客户、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惠。随着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数量的增加,联盟关系相互交错,形成一张错综复杂的联盟关系网。在这张战略联盟网络中,各企业享有网络带来的益处,但处于网络不同位置、扮演不同角色的企业所享有的资源是不同的。本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签署战略联盟协议为联盟标准,通过搜集各金融租赁公司建立联盟的公幵资料确立网络基本模型,以此对金融租赁公司的实际战略联盟网络进行分析,以此探究网络中不同角色的企业享有网络资源的不同。

…….
结论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将租赁、资本和信用结合起来的融资模式,如今已在世界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出现过巨大的起伏,但从整体上看,行业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尤其2007年银监会发布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之后,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更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金融租赁公司依靠其雄厚的资金优势,在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迅速占领了整个租赁市场的半壁江山,整个行业的业务总量也出现了迅速增长。但面对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金融租赁公司要想继续保持或进一步提升其在行业中地位,组建战略联盟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鉴于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金融租赁公司实践中在联盟方面已做出的有益尝试,本文对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动因分析、角色定位和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总结如下:
|